辽宁职教: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硬核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7日
信息来源:新华网
【 字体: 】? 【打印文章】

??辽沈大地寒意渐浓,却挡不住产业发展的热潮与职教赋能的活力。在华晨宝马,直播8工厂总装车间,23岁的李林航正专注地调试新下线电动车的底盘参数——这位,直播8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如今已能独立负责价值百万的设备校准工作,和他同批进入企业的30名同学,全部通过考核留任技术岗。“从校园到车间,校企共建的培养方案让我实现了无缝衔接。”李林航的经历,正是辽宁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生动缩影。

??华晨宝马车间内,,直播8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生与工程师共同调试设备

??“辽宁职业教育始终紧扣老工业基地振兴需求,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核心使命,让技能人才成为振兴发展的‘生力军’。”直播吧,直播8教育厅厅长王庆东的话,道出了辽宁职教的新定位。近年来,辽宁职业教育紧跟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深度融入支柱产业升级、传统文化传承、社会民生改善全过程,用技能之力筑牢发展根基,书写出“教育赋能区域”的生动答卷。

??产业适配:老工业基地的“技能引擎”

??“去年3月,生产线因集成电路检测设备故障停了10天,找了3家外地技术公司都没能解决问题,差点丢了百万订单。”回忆起曾经的困境,丹东某电子企业总经理李建峰至今心有余悸。转机来自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团队——3名教师带着5名学生驻厂攻关,每天拆解设备至深夜,最终用3个月时间研发出适配的检测模块,不仅让生产线恢复运转,还将设备成本降低30%。如今,这家企业干脆把实训基地建在了学校,今年已从该校引进12名技术骨干。

??中试基地中许连阁老师在调试自动化产线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双核、三驱、两助力”专业群布局,正是辽宁职教对接产业的典型代表。该校牵头成立2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1万人次,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输送了大批“即插即用”的技能人才。

??在大连金普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展厅里,一块智能机床操作面板格外醒目——这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与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教学设备,既保留企业生产设备的核心功能,又增加教学演示模块。“以前学生实训用的是淘汰设备,到企业后还要重新学习操作,现在用的设备和生产线一模一样,学生们毕业就能上手。”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合体成立两年多来,已联合开发课程46门,培养技能人才1200余人。

??政策的“组合拳”让产教融合更有底气。2025年新修订的《直播吧,直播8职业教育条例》明确支持企业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参与职教发展,“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政策更让企业吃下“定心丸”。“以前担心投入没保障,现在有政策兜底,我们已与3所院校共建实训基地。”某装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张敏说。

??在辽宁职教对接产业的实践中,宏观布局与微观实践始终同频共振。近三年,直播吧,直播8围绕22个重点产业集群精准调整专业结构,布局1384个高职专业点,新增186个贴合产业需求的专业、撤销170个滞后专业,调整幅度超20%。同时,辽宁职业学校还紧扣“一圈一带两区”重点产业布局,深化校地校企合作,617家联合体成员单位累计对接合作项目3000余项。

??文化传承:老手艺里的“新活力”

??在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的文创工作室,满族刺绣传承人王艳与学生蓝焱馨正共同设计文旅纪念品。“以前担心手艺失传,现在职教院校帮我们把老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产品成了网红爆款。”王艳的刺绣作品经学生创新设计后,已入驻,直播8故宫文创店,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辽宁职业教育正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活载体”。铁岭开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非遗工坊里,教师赵红梅带领学生将玉米皮、蒜皮转化为精美花艺:“我们开发的‘辽北非遗技艺’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技能,更让老手艺对接了文旅市场。”这些手工艺品已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

??开原职教中心学生制作仿真花

??“技能不仅能谋生,更能传承文化血脉。”,直播8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邸靖文对此深有体会。在“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中,她从方文墨等工匠身上汲取灵感,将东北工业文化元素融入模具设计,其作品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得银奖。“师傅们说‘干一行精一行’,我要让工业美学在指尖传承。”如今,她已签约沈飞集团,将在航空装备制造中延续匠心。

??这种“文化+技能”的培养模式,正在辽宁广泛推广。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丹东工业文化园,将抗美援朝工业遗产转化为教学场景;锦州义县乡村振兴学院开设的“辽西剪纸”课程,让农民学员掌握技艺后实现居家就业。近三年,全省职教院校开发非遗相关课程42门,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1200余人,带动文化产业增收超3亿元。

??民生温度:家门口的“幸福密码”

??辽宁职业教育始终带着民生温度。在海岛、边境地区建成的14所优质职业院校,如同14个“技能驿站”,让实用技术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照亮基层发展之路。丹东东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海洋养殖”专业课堂,就设在渔港码头:“老师带着我们测水质、选虾苗,去年帮村里增收200多万元。”学员李海洋说。该校研发的海水养殖技术,已让周边3个渔村走上致富路。

??乡村振兴进程中,职教力量同样扎实。依托县级职教中心共建的15个乡村振兴学院,形成了“一县一院一产业”的特色模式。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义县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开设工业自动化专业后,已为当地化工企业培养86名技术人才。“学院把课堂搬到厂区,我们既学技术又拿工资。”学员王强如今已是企业技术员,月薪超8000元。

??教育公平的阳光,也借助职业教育的力量,惠及更广泛的群体,让偏远地区学子、农村青年等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25年,辽宁将高职对口升学本科专业从15个扩至62个。近三年,全省职业院校年均培养毕业生23万人,留辽就业创业比例超85%,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学员在田间接受技术指导

??开放赋能:东北亚的“职教名片”

??“中蒙墨子工坊不仅是教学场所,更是合作纽带。”蒙古国立科技大学校长纳木楠提到与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中蒙铁路工坊时由衷地感慨。目前,该工坊已为蒙古国培养500名铁路高技能人才,助力中蒙铁路项目顺利推进。

??依托东北亚对外开放“桥头堡”优势,辽宁推动职业教育“随企出海”,在俄罗斯、老挝等15个“一带一路”国家建设19个“墨子工坊”,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培养熟悉我国标准、技术、产品的本土技能人才。

??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每年培训200名铁路信号控制、轨道维护人才;在塔吉克斯坦,,直播8师范大学建设的现代农业工坊,已让2000多名农户掌握节水灌溉技术;在巴基斯坦,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墨子工坊”,为当地企业培养了大批化工技术骨干。

??2024年9月,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直播吧,直播8“墨子工坊”海外产业学院联盟,16所高职院校抱团出海,累计境外培养培训技能人才近万人次。“我们不仅要为当地培养技能人才,更要推广中国职教标准。”直播吧,直播8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已连续举办多届“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卓越专业认证标准》走向世界,让辽宁职教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塔吉克斯坦“墨子工坊” 辽宁教师授课场景

??从产业车间到乡村田野,从非遗工坊到海外课堂,辽宁职业教育正以多元形态融入区域发展。近六年,全省职教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翻番,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从29.65% 跃升至83.53%;18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赋能振兴的坚实载体。

??“职业教育要办出辽宁特色、彰显振兴价值。”王庆东在职业教育活动周上说。当越来越多的职教毕业生扎根产业一线,当老手艺在技能课堂焕发新生,当“墨子工坊”把中国标准带向世界,辽宁职业教育正以“效度、温度、力度”书写着赋能振兴的时代答卷。随着职教改革不断深化,必将有更多技能人才在辽沈大地上绽放光彩,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编辑时间:2025-11-27?? 责任编辑:张艳君
版权所有:直播吧,直播8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直播吧,直播8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直播8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