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打呼噜,碱蓬草铺红毯——“两山”作靠山,大地重绿海重蓝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信息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打印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半月谈记者走访辽宁多地,调研生态修复推进工作,从中探寻重工业大省甩掉污染标签、厚植生态底色的发展密码。

??为地球修复伤疤

??鞍山市因钢而立、因钢而兴,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当地人民用铁与火铸就了无数工业传奇。但作为重工业基地,鞍山一度陷入生态恶化的困境。

??“二三十年前,我出门都不敢穿白衬衫,不然走几步就黑了!”市民周先生略带夸张的话语,透露出鞍山当年“尘土飞扬”的环境状况。如今,半月谈记者亲眼看到的,是繁茂的林木、湛蓝的天空。近年来,鞍山市坚持绿色发展,鞍钢集团不断汇聚“绿色动能”,将“两山”理念贯彻到工作实践中。

??驱车驶离鞍山市中心12公里,来到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区。这里诞生过许多“第一”:这是新中国第一座恢复生产的铁矿山,开采出新中国第一车铁矿石,铁矿石运往高炉冶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有数据统计以来,大孤山铁矿累计采出矿石3亿多吨、剥离岩石8亿多吨。

??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区的露天矿坑 宋荣俊 摄

??2024年6月,大孤山铁矿结束百余年的露天开采使命,地面却遗留下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巨坑。当年,大孤山铁矿露天坑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开采停止时,矿坑最低开采高度为负426米,如今已经回填至负320米。工程完成后,地面将形成172公顷沃土,重建生态系统。

??将巨坑填成平地,费时费力,只是为了好看吗?面对怀疑,大孤山铁矿生产副矿长宫长亮解释:“矿坑回填,首先可以防止边坡滑坡引发地质灾害;其次阻断地下水渗漏通道,保障未来地下开采安全。此外,我们选取的回填材料是铁尾砂,这是铁矿生产的副产品,回填工程能有效解决尾砂堆存问题。”

??露天矿坑不远处,坐落着鞍钢矿业生态园。这里曾是大孤山铁矿的排岩场,堆积着海量的废弃岩石。

??“2003年冬天,我第一次到大孤山铁矿排岩场,当时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山。”鞍钢矿业生态园负责人李辉回忆。

??2004年,鞍钢开启绿化复垦建设。没有土壤,就把树木种在装满人工制造土的编织袋、柳条筐里;没有水源,就把矿坑里的水引到山上,建设蓄水池……鞍钢职工战天斗地的精神,倾注到了自然修复上。20年来,园区新增林地411公顷,种植树木360余万株,在土地贫瘠的排岩场实现“石头缝里长树,粉尘里开花”的奇迹。

??穿过阡陌花海、走过葡萄长廊,半月谈记者来到一块水稻试验田前。“我们将多棱角锋利状铁尾砂和盐碱土混合搅拌,打通盐碱地‘土壤’毛细血管,改良完成后的土地亩产可达1100斤。”鞍矿智维(辽宁)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费启鸥表示,这样的固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将助力无废矿山的未来发展。

??鞍钢矿业生态园中的试验田 宋荣俊 摄

??矿山复绿不仅是鞍山之变:抚顺西露天矿从“煤渣”中长出400余万株乔木灌木;海州露天矿科技赋能“披绿生金”……据直播吧,直播8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直播吧,直播8开始实施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3.2万亩,绿色矿山总量达417家。

??守护中国最北海岸线

??盛夏时节,海风吹拂。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内,一条海蚀地貌长廊自西向东蜿蜒展开。18亿年悠悠岁月,大自然不停挥动刻刀,雕琢出这鬼斧神工的景观。不远处的红海滩上,人工种植的碱蓬草纵情生长,编织出一张火红的地毯,与湛蓝的海水相互辉映。

??谁能想到,这样的地方,也曾陷入生态危机——北侧的围海养殖圈,一度“圈”住湿地的生态功能,养殖废水直接侵害近岸环境。

??转机出现在2020年3月。当地开启退养还滩的修复之旅,历经4个多月的努力,共修复滨海湿地70.38公顷,修复岸线2124米。修复项目采用无外来物种投放、无硬化工程建设、无废弃土渣外抛的“三无”措施,具有改良土地、抵御海浪侵蚀功能的碱蓬草被重点应用。

??在营口市盖州市服务中心主任冯源看来,碱蓬草不仅是生态修复的营养宝库,还兼具观赏价值,草丛形成的红海滩已成为公园的打卡点。

??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是直播吧,直播8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整治修复项目的重点之一。辽宁有着长达2200多公里的“中国最北海岸线”,海洋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辽宁坚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0%左右。

??碧海晴空引来生灵欢腾。盘锦市辽河口自然保护区,辽河、大辽河、大凌河携奔流之势在此汇入渤海,孕育出世界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2015年,盘锦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8.59万亩养殖滩涂重现“潮起潮落、芦苇摇曳”的自然风貌,497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滩涂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的呼噜声演奏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

??锦州大凌河口是野生丹顶鹤全球最南端的自然繁殖地。自2009年起,受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影响,丹顶鹤的繁殖记录戛然而止。2016年开始,锦州市在锦州湾、大小凌河口等海域加紧开展生态修复活动,重现滨海湿地生机。

??多只丹顶鹤宝宝破壳而出!现场视频迅速走红网络。2022年起,丹顶鹤连续3年在大凌河口越冬,成了湿地的常客。“红滩绿苇、鸥鹭齐飞”,往昔盛景在大凌河口重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也常常到访,大凌河口湿地正成为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直观体现在文旅领域。2024年,锦州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同比增长33.2%。

??辽海潮涌千帆竞。进入新时代,辽宁以“向海图强”的决心,不断在2200多公里海岸线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蓝色答卷。

责任编辑:张艳君
版权所有:直播吧,直播8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直播吧,直播8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直播8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